大陸2022年后將影響全球半導體市場走向
更新時間:2018-09-06 10:09:09 | 點擊次數: |
【打印】 |
【關閉】
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(SEMI)昨預估,2021年臺灣半導體產值將達3兆元規模,而積極發展半導體業的中國大陸,預期2022年之后將影響市場走向;不過,半導體業界認為,面對外在的挑戰與威脅,臺灣有很好的基礎與完整供應鏈,可望帶動下一波成長的機會。
大陸2022年后將影響市場走向
SEMI 3日舉行國際半導體展前記者會,產業分析總監曾瑞榆表示,今年全球半導體產值約可超過4700億美元,明年將首度突破5000億美元。臺灣半導體產值今年估約成長6%、達2.61萬億元新臺幣,產值在全球僅次于美國、韓國,排名第三;預估明年臺灣半導體產值將可成長8%,2020到2021年約成長6%, 2021年產值將達到3萬億元新臺幣規模,半導體新應用將驅動未來10年邁向產業發展高峰。
業界︰臺灣基礎佳有下波成長
聯電總經理簡山杰表示,臺灣在全球晶圓代工市占率超過6成,市占率與制程技術都擁有舉足輕重地位,他預估未來5年,臺灣晶圓代工產值年增將超過1成,高于全球6-7%;但未來臺灣半導體產業面臨的挑戰,包括先進技術成本與技術障礙高、12吋產能過剩與8吋產能不足、國外的競爭與威脅增多,但臺灣半導體有很好的基礎與完整供應鏈,可望帶動下一波成長。
封測大廠日月光投控總經理吳田玉表示,臺灣在全球半導體產業市占率達22%,過去臺灣半導體業做的是代工生意,最會降低成本,眼中只有客人、沒有合作伙伴,未來應爭取生意價值分配的話語權、合作、創新與改變經濟效應等四大重點提高競爭力。
鈺創科技董事長盧超群表示,60年來,半導體產業發展歷程已孕育到大學生階段,他預期全球半導體到2030年,朝異質整合的產值將達1萬億美元(約30兆臺幣),成長幅度為今年的2.5倍,臺灣半導體是產業的「飛龍」,如何有翅膀揮動臺灣半導體產值也能乘上2.5倍,他建議臺灣應要全力支持臺積電、聯電的制造業,也要徹底改變IC設計業。
來源:自由時報
鋒明科技是專業從事PCB設備研發、制造、銷售、維修技術服務的高新技企業。我們引用并吸收國外先進光學科研技術,聯合國內知名的光學科研單位,經過多年長達數百萬次的測試后于2005年成功推出AOI行業內唯一一款自主設計、自主產權、可以兼容聯接 Orbotech、Camtek、Screen、Machvision、Optima、Mania的AOI多功能檢修站MULTISTAR,Multistar 可以完全替代昂貴的國外AOI檢修站。服務熱線:020-84737698